首页 > 新闻中心 > 酒店行业动态

BG视讯|官方网站|走遍石城丨屏山镇:倚寨临水,山水钟灵秀 崇文尚武,文武耀石城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8:32    次浏览

点击上方“赣江源文话”可以订阅哦! 屏山圩镇全景琴江河从北往南缓缓流淌,在屏山汇聚自东流西的横江河、珠坑河、秋溪河,加以周匝群山若碧环,遂将片片小平原裹成一个个的聚宝盆。昔日,枣、桔、梨、桃、李瓜果飘香,为屏山留下“水果之乡”的美名;如今,翻秋花生及各式菜蔬,则引领着当地农村产业的发展。迳口陂的九寨温泉,更是备受省内外游客青睐的休闲胜地。山若屏风,亦如屏障。王朝频更带来的是战乱,战乱带来的是危险。屏山人早早的就利用起了山寨的保护作用,顺治版《石城县志》中已有红石寨、陈坊寨、李家寨的记载。战乱过后,这些山寨又成为客家人培养子弟读书精修的佳处,红石寨上的“六经馆”便是明证。时至今日,山寨与周边美丽的自然风景、巍峨的客家建筑一起,荣耀而精彩地闯入纷至沓来游客的视线,引得摄影名家和良朋嘉宾前往采风赏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陈恕、陈敏、温革等石城名人走进历史后,屏山开始发力。“一脉衣冠昭史策,两朝勋绩著琴阳”,是王朝时期留存至今的对联。“一科三赴宴,两榜四登贤”的佳话,激励着这方人代代成长。民国以后,屏山更是名人辈出,北伐军十四军军长赖世璜,国民党中常委、参谋总长赖名汤,被张大千誉为“元代以后写竹之第一人”的民国中央政务局长陈方,捐资建立石城中学的国大代表陈国屏都是一时翘楚。进入共和国后,屏山依然人文蔚起,曾小春、陈逸荪、赖俐华、赖德廉、江华基等在文学、书法、砚艺等领域各擅胜场,为新时期的石城争得荣誉。古道漫漫故事多。在没有国道的年代里,屏山一带是水路运输和“走汀州”往来的要津,商道带来的不仅是商机与财富,还有风气和眼界。“当铺巷”、“米市街”这些存留至今的地名背后,呈现的是昔日屏山圩市繁荣、商贾云集、交易红火的厚重历史。长溪、陈坊、秋口和蟠龙岗一带的古建民居,虽然风格各异,但其所经历的辉煌却是一样。 苏区标语标语是时代的印记。“进门杀土豪,出门斩劣绅”、“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欢迎靖卫团加入红军”……一条条在人们心目中永难褪色的革命标语背后,是中央苏区时期留下的一个个真实而远去的故事。时过境迁,石城第一支工农武装成立地的竹林依然还在,只不知已换过多少茬。少共国际师屏山训练场,已写进上将肖华的回忆录,眼前却难觅踪影。红石寨战斗遗址还在,镜面排“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依然矗立。写满标语的陈坊村老屋,也还在风雨飘摇中坚守。历史并不是凝固的,她总有一种办法让人们去发现,并推动人们去探寻、去创造。 长溪村:祠堂林立耀门庭,一门四将成佳话 “赖氏宗祠”——江西省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之一长溪,人们口头称“长口”。查乾隆十年前邑志,村坊以“长口”称,乾隆四十六年县志改称“长溪”。在前“长溪”时代,便有长口埠、长口渡和长口墟的记载,可见其在石邑文明史中的位置。今天,作为自然村的长溪,包含有祠堂下、祠堂背、牌坊下、南厅下、新屋里、上马塅、下马塅、上龙颈、下龙颈等十余个村小组,是全县有算的大屋场。这些村小组的名称放在一块,基本可以拼出这个传统村落的模样。 长溪大桥祠堂是村落的心脏,是聚居族裔的最高殿堂;厅下(厦)次之,但与祠堂气脉相通;龙颈显示村落的地理坐标,来龙去脉可容勘稽;上马塅、下马塅是长溪进入琴江的两个码头,村庄和琴江之间的恩怨纠结在此起落;牌坊和祠堂一样,是这个村落曾经的精神标杆;新屋永远都只是相对的,新与旧的更替轮回没有停息……当然,要真正了解这个肇始于千年之前的村子,读懂清顺治知县董应誉、乾隆知县孙绪煌在长溪宗祠的题联,考证民国县参议长廖鼎新所称“大晋东西两太尉,长溪今古两将军”的历史,还真得深入其中慢慢探访。前去时,顺便问一问当地乡贤设立的奖学助学基金是否有了新的增长。文化积淀深厚的长溪,这个赖氏“希望工程”,为这座千年文化古村的明天点燃起更多的希望。 河东村:红石寨下两江汇,翻秋花生香甜脆 河东风光红石寨坐落于红石背、灌头陂之间,河东村人把它看作自己的“风水山”。和所有称之为“寨”的地方一样,红石寨有过结寨筑堡垒的历史。特别是在苏区时期,一度成为中央苏区最大的白色据点。红石寨战斗历时两个多月,方告结束。烽烟战火,把这座原名为“鸿石寨”的寨子,染成了“红石寨”。 红石背风光不过,红石寨的特别之处在于,除了兵武之气,还有着令人心动的斯文历史。“鸿石山,孔孟府。学五经,真功夫。头悬梁,锥刺股。读诗书,追李杜。手执笏,穿官服。坐衙轿,上朝去。辅佑君,理政务。国强盛,民安富。”从清朝初期到民国中期,大约300年间,山上建有养浩、披云、芝岫、梧桐、绣谷、品岩等6所经馆,让这里的山山水水尽染诗书之气。2013年8月13日,河东之行。我们感受了红石寨所播衍的斯文之风,走在祠堂、院落之间,“数卷青箱、几顷云稻”,“学海文澜、礼耕义种”,“培养文教”、“五经生辉”……这样雅致与诗意的字眼,一次次跃入眼帘。眼前,田野里的翻秋花生一垄垄,一畦畦,绿意盈盈,生机盎然,摇曳的是又一个收获的季节。 亨田村:秋口并亨田,秋溪汇琴江 亨田-磜子脑瀑布屏山亨田,两度巨变。一是1994年特大洪灾,亨田历经沧海桑田灾后重建;二是秋口并入亨田。行走亨田,感慨良多,为此随即而赋,诗话变化。鹧鸪天·亨田街甲戌朱辰风雨狂,村庄顷刻变汪洋。烟莲遭害家园圮,仕庶抗灾晨夕忙。同振志,共图强。民居公助建高冈。红楼鳞比新街丽,里许康庄五彩扬。 亨田-“杨文广试剑石”秋口古埠秋溪琴水合川流,商旅槎船往不休。渔棹如今难得见,江中常泊采沙舟。埠头石级留残迹,岸上丛生翠竹松。酒绿灯红成往事,鸡鸣犬卧古村中。大岩里净修寺大岩藏古寺,新殿破云封。柱镂双龙舞,石雕三宝雄。山花迎客笑,阔水放鱼喁。梵乐流泉和,此间禅意浓。 屏山村:屏山陈坊蟠龙岗,古祠红痕人文村 镜面排古民居——江西省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之一屏山,山水秀美,风景如画。琴江河、陈坊河两水绕村,周边倚靠着的是崔巍的丹霞峰峦、林立的山顶古寨。画龙点睛般的,应该是古典高雅的祠堂厅厦了。密集的百年老屋,或临河道,或藏山间,或近闹市。这些祠堂厅厦,有着外观大气的雕石门廊、图案各异的的石镂花窗、美仑美奂的彩绘壁画、精雕细刻的雀替,工艺精湛,各有千秋,集雕刻、绘画、建筑之美于一体。镜面排的“捧日常怀”,以其精美而恢宏的建筑风格、独特而显赫的红色历史,独树一帜。 “祥迎天福”古民居屏山,文化深厚,人才辈出。“一科三赴宴,两榜四登贤”,书写的是屏山村古代的辉煌。数风流人物,还看近代,陈方、赖名汤,声名赫赫,名传海内。名将赖名汤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陈方既是民国政要,更是艺术家,被张大千誉为“元以来写竹第一人”,山村人物,艺术造诣如斯,堪称奇迹。如今,屏山村仍有浓厚的书画、文学氛围,曾小春的儿童文学,享誉中国文坛;陈逸荪的古诗词和书法,县内广为吟赏。 山下村:“枕石带河”,三桥三记忆 洋滩寨琴江河、珠坑河、横江河三条河流如同三根绳索编织的袋子,从东北、西北、西南三面兜住了山下村,还有一面,便是丹峰林立、赤壁绵亘、陡崖危耸、峡谷幽深、山寨奇多的极为典型的丹霞地貌风光。洋滩寨、拜经岩、旗鼓嵊、狗脑石、芭蕉坑(贼古岩)、牛肩头、鹞子石、和尚寨、纱帽石、孤岭、善德岩……错落山谷,风景绝佳。身临其境,唯有震撼二字可形容。最壮丽的是洋滩寨。洋滩寨原名永安寨,山顶宽广,两道寨门均由红色麻条石砌成,故经得风雨侵蚀。原先建有大型寺院,今有残迹。其西崖耸峙如城,长达六百多米,气魄慑人。两瀑布冲刷出的垂直悬槽,恰把西崖三分。 拜经岩 芭蕉岩-当地人称“贼古岩”最奇丽的是拜经岩。这真是丹霞中的奇葩一朵,应该算得上全县最好看的丹霞地貌:三岩堡呈“双蚌壳”形,峡谷坐南朝北,岩壁峭立,洞穴横开,岩堡夹角处各有一飞瀑从陡崖冲漱而下。正中间的岩堡上大型蜂窝状洞穴多达十五六个,依两层天然扁平洞建天德寺,或以石梯、或以木梯相连,相传为邑中著名的仁善和尚所创建,最险绝的洞穴便是他打坐的静室,至今尚存。最奇特的是纱帽石。岩柱高达七十米,顶圆如帽,三面峭崖,悬沟道道。我们去时适逢野百合如星眸怒放,峻峭与柔美完美结合,难言其至美。最有故事的是芭蕉岩。当地人称“贼古岩”,绝壁中间有一洞穴,有三根藤自崖顶经由洞穴垂地。相传有三十多个盗贼(俗称“贼古”)避居其中,缘藤上下。某一日盗贼盗吃谷中村人放养的鸭子,养鸭人怒而攀至崖顶,砍断三藤。盗贼遂饿死洞中。山下村丹霞地貌如此显著,令人终身难忘。 胜利村:丹峰耸立,山寨连连 崖婆石从县城往屏山,行驶约12公里便是胜利村。公路两旁,丹山团聚,各具特色:三狮过江、扁担寨、陈坊寨、李家寨、虾公石、猪子寨、崖婆石、叫鸡石……奇山怪石,丹崖壁立,难以尽描,随遇而咏。崖婆石尖喙蓬头一牝鸱,雄观六合显英姿。如何不逐青云去,为育雏鹰不忍离。注:崖婆石,形肖站着的雌鹰,位于天福山东南向,为胜利村里屋小组后山。 虾公石虾公石陈坊寨顶向西瞰,百米龙虾绿海匍。似有蚌螺相伴与,下山觅胜莫慵疏。注:虾公石,位于陈坊寨西,胜利村岽下小组内。 叫鸡石叫鸡石后稷花冠驻此间,司晨五德受民欢。不归天上仙班位,坐爱琴江秀美山。注1:叫鸡石,位于琴江东岸,胜利村东风村小组里。2:五德,古代人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B 陈坊寨、李家寨陈坊寨与李家寨悬崖绝壁并排峤,织女红绡系半腰。昔日天兵征腐恶,霞梯寨顶赤旗飘。注:陈坊寨与李家寨位于胜利村村部对面,1931年11月,红四军攻克两寨。 万盛村:当年客家古道忙,昔日坳头今万盛 “此善亭”——“走汀州”路上之古亭在客家话里,“欺”“欹”同音,意即山高坡陡如梯。别看欺子岭山高坡陡,在前公路时代,她是石城南陆大道一个重要节点,是县城往屏山、大由和福建汀州的必经之路。因此,如果把欺子岭仅仅当作万盛村的一个村小组,那肯定是委屈了她。如竹有节,路之节点必有亭。欺子岭上的亭子叫“此善亭”。这个亭子的特别之处。在于亭子并不由附近百姓修建,而是由大由罗田一支潘氏人所建。细细了解,原来当年万盛一家陈姓粮户之女喜嫁潘家,将欺子岭一块茶山作为陪嫁,时称“奁山”。潘氏人在此建亭一座,为来往路人休憩和遮避风雨。 自从建起这座“此善亭”,潘氏一族日见兴旺发达。他们认定建亭之地是块风水宝地,特别是行人来往密集,亭子可沾聚财运之气。于是,亭子被一代一代潘氏人维修管理,心中如神祉一般供奉。直至前些年,潘姓人还按月给欺子岭一陈姓人家40块钱,盛夏时节请他们代劳在亭子里供应茶水。处暑前几日,行走万盛。登欺子岭,入“此善亭”,得见乾隆二年(1737年)的碑记。算算,如果“此善”起于此,那也差不多300年了。看来,利人惠己的善行确实更能持续。今天,欺子岭和“此善亭”日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偶尔谈起,屏山万盛人和大由罗田的潘姓人家,一定会有别样的神情、别样的亲切。 新富村:石宁公路新村过,祠宇其中富古韵 “凤林”古民居1952年8月,全县设112个乡(镇),新富以其中一个乡出现,由新屋下和富头两地名各取一字而成。“合成”的新富时间不长,似乎少点深度和内涵。走进屏山新富,却多有意外发现。单单回味这两副堪称最牛和最雅的古联,就觉得新富有点奇。“牛联”在王山陈氏祖堂:“一脉衣冠昭史策;两朝勋绩著琴阳。”“雅联”在大洋“凤林”古第:“满院琴声春雨后;一篮花气午晴初。” 古门额:“峰挹三尧”对于“牛联”的“本事”,当地人说可能与“饶夫人”有关。传说“饶夫人”是皇太后梦中骑三脚马的少女,在新富骑着木马看热闹时被选侍太后左右,后赐嫁二品官员,被御封诰命夫人。但人们猜测,这可能和陈氏先祖的典故相关,就像“颖川古族”祠前“合爨三千余口天下无双;同居五百多年人间第一”的对联,追溯的是“义门陈”在宋代3000余人大家庭的盛况。塘背的“峰挹三尧”匾额,隐含的则是北宋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一门三相”的典故。“牛联”会不会和北宋名相陈恕、陈执中有关呢?不得而知。还好,“雅联”不需要像“牛联”一样进行考证。新富之行,正值三伏天,此联入眼,神清气爽。有了“满院琴声”和“一篮花气”,“衣冠”、“勋绩”也就无关紧要了。往期回顾点击下方↓↓↓走遍石城丨高田镇:琴江源头田高石圆,温革故里耕读千年走遍石城丨大由乡:三县交界支部早,琴江出境鱼米香走遍石城丨丰山乡:水丰土沃田园美,烟莲西瓜富一方走遍石城丨木兰乡:太平天国终结地,源远流长板桥灯走遍石城丨小松镇:北部重镇烟莲兴业,文星武将千载流芳走遍石城丨琴江镇:三乡合一,县城所在;八景有六,秀美宜居(一)走遍石城丨琴江镇:三乡合一,县城所在;八景有六,秀美宜居(二)《走遍石城》编委会总策划:黄运群主 编:黄运群成 员:黄运群 黄泳川刘 敏 黄 洋刘善泳 陈丽娜黄运洋 朱春华关注赣江源文话,分享石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