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7 11:28:32    次浏览
他是大山里的普通农民,却花46年时间研究成功十几种中药材的人工种植,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国内药材界知名的“东北药王”。他本可以秘而不宣,独享成果,或出售专利,大把赚钱,却把技术毫无保留传授给乡亲们,并无偿推广到全国。今天的家事让我们带您走进“东北药王”徐等一一家。 经过清原满族自治县老科协科技人员一上午的标准测产,徐等一种植的100亩黄精平均亩产接近一万五千斤。这意味着,老徐花费五年时间研究的野生黄精人工种植获得了成功,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 说话有着浓重山东口音的徐等一,13岁时随父母闯关东来到现在的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椽子沟新堡村,22岁时成为生产队种植人参的技术员。改革开放后,他开始研究野生中药材的人工种植。 徐等一(我在山上刨,挖回去以后栽地里,种几年打点种子,慢慢繁殖起来的。) 当时徐等一的做法不仅外人不理解,妻子也坚决反对。 徐等一(刚开始她不支持我,我弄点钱都种药材,她看人家不养牛吗,你把牛卖了怎么整啊。)徐等一老伴(就怕有闪失啊,万一选错了呢?) 中药材种植不仅需要经验和技术,更要掌握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徐等一(刚开始我订个报纸都不舍得。) 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徐先后研究成功了龙胆草、玉竹、威灵仙、黄精等十几种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并将这些技术无偿传授给乡亲们,还成立了药材种植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干。如今,椽子沟新堡村90%以上的耕地都种上了中药材,昔日的贫困村,已成为知名的富裕村。 徐等一(我们村里不光我在外面包过地,所有老百姓有能耐的都在外面包地,在当地包地有什么好处呢,要不我们村里都种药,人员也不够用地也不够用。) 山东、内蒙等地的企业还想以近百万的年薪聘请他做顾问。 徐等一(我岁数今年68岁了,真的干不动了,但是你们要是想种,真的想种,我去给你们看看地,给老百姓讲讲课,叫老百姓少走弯路,我没有什么技术,就是这几年,年年干年年干,老失败,失败了吧我四十六年了还有失败呢,但是我有经验,传给你们就行了。) 如今,老徐试种成功并推广到全国的中药材超过20万亩,他已是国内药材界知名的“东北药王”,2015年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徐等一(这个东西吧,药材多种,他那个地区能适合种啥种啥,大伙富了才算富,我也不保守,我现在的技术都传给老百姓,不怕老百姓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呢) 老徐家自己的药材育种和示范基地有300多亩,全家十几口人,除了上学的孩子都在一起劳动。 徐等一大儿子徐恩国(没分家啊,各包一摊,大伙儿的活不丢,你要是说分开家了,力量单薄了,谁要是想把事业干大了干不起来了,人手不够,顾得了这顾不了那。) 七年前,徐家建起了中药材加工厂,对合作社的药材进行粗加工。 徐等一大儿子徐恩国(没有加工厂的时候卖水子鲜品,鲜品小贩子卖不上价,给三块来钱,有加工厂之后呢,直接能卖成品了,直接卖到药材市场,这个附加值就上来了,现在市场价格40多块钱一公斤。) 为进一步提升药材的附加值,徐恩国已经开始着手精细加工。 徐等一大儿子徐恩国(药材呢,可以药食兼用的,准备下一步给他加工成食品,加工成饮料,加工成茶,方便老百姓直接饮食的那种东西。) 徐家的第三代,徐恩国的儿子徐英杰今年高考,全家人一致建议他报考中医药专业。如今,徐英杰已经是辽宁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药品营销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徐等一孙子徐英杰(我希望得到更系统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好爷爷和父亲传下来的这份药材事业。) 徐等一年少时跟随父母闯关东,造就了他敢闯敢拼、百折不挠的品格。他乐善好施、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培养了儿孙们豁达的心胸,形成了和睦团结的家风。从种植到加工,再到营销,如今这个药材世家的祖孙三代人,虽然研究重点有所不同,但为了家业兴旺、为了中药事业发展壮大、为了帮助农民兄弟致富奔小康的目标是一致的。记者: 侯森,苏河辽宁号新媒体编辑:大鹏